中国文明网总站| 南宁未成年人网络家园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邕宁区那莲街举办“赛巧节”迎七夕

来源:广西云   2023-08-24

  8月21日,农历七月初六,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孟连村那莲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79岁的杨桂珍早早就跟女儿们摆放好家门口的七夕花台,“男耕女织”的点米画、“织女弄金梭”的刺绣画、精致玲珑的绣球香囊……充满七夕氛围的花台吸引着众多来往的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这些都是我妈妈制作的,别看她那么大年纪了,手可巧着呢。”杨桂珍的女儿叶二姐高兴地介绍道,今年那莲赛巧节如期举办,村民们跟往常一样欢欢喜喜迎接七夕到来,比比看谁家的手工艺品做得最好,最能展现那莲“巧女”勤劳、能干的品质。

 

杨桂珍的花台作品。

  

村民的花台上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

  

村民点米成画作品

  下午2点30分,那莲街八尺江畔的社坛码头挤满了前来观看“七姐祈福”仪式的人群。八位身穿民族服饰的少女挑着小木桶在码头边挑水、赠水,村民、游客纷纷上前沾沾福气,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平安。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会顾问苏凯精告诉记者,用水果制成的艺术品、刺绣香包、点米成画是参加赛巧的三类手工艺品,由邕宁文化馆和邕宁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组成评委小组将沿街找出制作工艺精巧、风格独特的作品,既赛构思之巧,也赛作品书画之妙。

  

“七仙女”登场,群众纷纷围观拍照。

  身穿民族服饰的少女挑着小木桶在码头边挑水、赠水。

  在那莲街中心广场,百名小学生在自治区非遗传承人、点米成画第五代传承人曹文碧的带领下现场演绎点米成画、织布、绣花以及传统民族手工艺。“除了当地居民,今年各个学校的学生也参与到了赛巧当中,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老幼传习、文化共融,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民俗技艺。”曹文碧说。

  

百名小学生现场展示传统民族手工艺。

  据悉,自治区非遗项目那莲赛巧节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今年的赛巧节除了祈福、赛巧和点米成画等民俗活动外,还增设了那莲七夕家宴,游客不仅能够欣赏到这场独特的非遗盛宴,还能品尝地道的那莲美食。近年来,邕宁区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促进文旅融合,在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到来之际,用赛巧等方式向世人继续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也让赛巧这一古老的特色民俗持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wd_paramtracker("_wdx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