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南宁未成年人网络家园

第三届自治区道德模范彭月珍:义务照顾社区孤寡老人 发廊开成“爱心驿站”

来源:南宁晚报   2022-10-27
    西乡塘区永宁街47号开着一间亚娃发廊,这间发廊已经在此经营了30多年,社区老街坊之所以知道它,不仅因为老板娘彭月珍的手艺好,还因为她的好脾气和“菩萨心肠”。多年来,彭月珍不计回报,义务照顾社区孤寡老人,为他们免费理发、送饭、买药等,其善举被街坊邻里交口称赞。彭月珍,2015年获评第三届自治区道德模范;2016年、2020年先后两次获评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彭月珍参加社区爱心活动时义务为老人理发 (永宁社区原党支部书记李春红供图)
  她“看到一个帮一个”
  20多年如一日义务照顾社区孤寡老人
  彭月珍今年已经61岁。1987年开了这间发廊,发廊以其乳名“亚娃”(南宁白话里是“妹妹”的意思)命名,由于手艺好、性格好,店里留住了不少老顾客。
  彭月珍为人亲和,给顾客剪头发时总是笑眯眯的,对老人更是体贴和细心。早些年,在发廊后边巷子的社区公房里住着一些孤寡老人、困难户、孤儿等,彭月珍“看到一个帮一个”。别人避之不及的事情,她却冲着往前做,从不在意旁人眼光。
  此前住在社区公房里的两位孤寡老人刘老伯、廖阿婆,一位是五保户,另一位是空巢老人,彭月珍自己也记不清照顾两位老人有多少年了。一开始是偶然知道他们无人照顾,连吃顿热乎饭都困难,她心生怜悯,便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送饭、买药等,没想到这一帮就是数年。
  “老人家嘴巴刁,有些讲究,阿婆不吃牛肉,阿伯不吃苦瓜。”老人的每一个生活习惯,彭月珍都记得。每天一到饭点,她都会丢下手上的活计,先去给老人送饭。店里的客人都知道她这个“习惯”,多数都会耐心坐着等她。因为彭月珍的长年善举,亚娃发廊也变成了“爱心驿站”。
  永宁社区原党支部书记李春红回忆说,自1998年她到居委会工作起,就已经看到彭月珍义务照顾社区的孤寡老人,“这20多年来一个接着一个,已经不知道她到底帮了多少人,真的是很热心肠”。

彭月珍的亚娃发廊 记者 覃锦华 摄
  主动照顾不被“领情” 
  她用耐心和爱心换来老人接纳与信任
  五保户刘老伯由于脾性古怪、生活邋遢,街坊邻里不敢更不愿意靠近他。一次,彭月珍给住在公房里的其他老人送饭菜时,路过刘老伯房间,看到他一个人在家且身体行动不便,她便主动询问老人的情况,得知他是五保户,平时生活较困难。打那之后,彭月珍每天送往公房的饭菜,就多了刘老伯的一份。
  起初,彭月珍每天做好饭菜送来,就上前拍门喊刘老伯起床吃饭。但刘老伯生活不规律,有时贪睡不愿起来,不但不“领情”,还责骂彭月珍打扰了自己休息。然而,彭月珍并没有因此放弃,照常耐心地送去一日三餐,还在刘老伯生病受伤的时候帮买药,平时帮忙清洁房间等。
  久而久之,彭月珍的耐心和爱心换来了刘老伯的接纳与信任。这个在外人眼中脾气古怪、无儿无女的老人,有时竟会在别人面前开心地说彭月珍是自己的“好侄女”。
  做“傻事”从不嫌麻烦 
  她说“人都会老,就当行善积德”
  许多被彭月珍照顾的老人家都对她十分信任,为了方便往来,甚至还会把家中钥匙也交给她保管。
  一次,一位独居的阿婆在家中跌倒后无法起身,在房内呼救也一直无人听到,情况十分危险。当晚,彭月珍像往常一样来送饭,开门才发现已经躺在地上许久的阿婆。她立即扶起阿婆,并买来药水擦拭消肿,还主动照顾阿婆一个星期直至其身体痊愈。
  在旁人眼中,像这样的“傻事”彭月珍做了不少。比如:在路上遇到不知如何去银行取钱的老人家,她会伸出援手,不怕被对方“碰瓷”;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她也从不嫌麻烦。
  此前,社区一名大爷因为中风导致身体行动不便,儿子又在外上大学,出行十分困难,彭月珍了解情况后便定期上门为他理发。
  “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不辛苦。人都会老,就当行善积德。”当问到长年坚持这样的善举是否有感觉疲惫的时候,彭月珍笑笑说,这些只是“搭把手”的事,她会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wd_paramtracker("_wdx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