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南宁未成年人网络家园

“80后”驻村第一书记黄志洋:拆除一尺墙 “让”出文明好乡风

来源:南宁晚报   2022-10-31

  “‘削’一尺,环屯路更畅,‘让’一寸,众人齐声赞!”走进马山县乔利乡东良村那良新屯,一面橘黄色的“削尺墙”最为引人注目。这面特殊的墙与驻村第一书记有关。

  “挂职驻村不是挂职‘镀金’,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虽然任务艰巨,但使命光荣。现在村庄越来越美了,村里也有了自己的产业,但我深知接下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希望两年驻村工作能够交出一份令乡亲们满意的答卷……”马山县乔利乡东良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志洋,是一名“80后”。2021年,他积极响应号召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工作,一年多的驻村经历,他见证了脱贫攻坚给小山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乡村文明之风蔚然成风。

 

黄志洋(右)查看鹰嘴桃产业情况

  特色手绘墙 “绘”出美丽乡村

  白墙黛瓦,宽阔的村屯道路,竹林环伺,风吹稻浪……在东良乡闲庭信步,一派屋舍俨然的“世外桃源”迎面而来,尤其是那一面面独具特色的手绘墙,为乡村文明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1年,东良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志洋带领全村严格落实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要求,组织党干群同心突击队,带动群众积极开展“三清三拆”,完善玉龙屯乡村风貌整治提升工程,打造好东良村兰海高速沿线六桃屯、那良屯、那良新屯等三个示范屯,积极做好非示范屯的基本整治提升工作。东良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乡村风貌得到很大改观,村民的幸福指数、获得感不断攀升,进入“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随着乡村风貌的改造提升,东良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特色民居风貌突显,以环境改造为基础,借优化生活水平为抓手,促进村民养成文明、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村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主动拆院墙 “让”出文明好乡风

  一墙一风景,一墙一文明。过去有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六尺巷”故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如今,这一暖心故事就发生在东良村。

  “由于过去村屯道路规划不统一等原因,不少村屯道路修建的路面宽度大小不一,有的路面仅有2米左右,农用车辆无法顺利通过。”去年1月份,黄志洋刚驻村,在打通村屯道路“肠梗阻”,硬化村屯路面设施时,发现有些农户早年建起了院墙,“凸出”的院墙占据了部分路面,常常出现“会车难”的窘境。打通“肠梗阻”,必须“让”出部分路面,才能让农用车辆顺利通行。

  为了让这条村屯道路方便村民出行,黄志洋记不清跑了多少趟。黄志洋和东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和村“两委”干部,跟村口院墙多出的村民林邦居商量,提出希望他让出50厘米的院墙距离,让农用车辆、行人更好地通过。在对村级道路两旁建筑进行反复摸排研讨制订方案时,大家对院墙拆除的工作还有所担忧,尤其是在上门做工作时,村民不太理解。最终,多次做村民工作,林邦居同意让出50厘米的路面宽度,让农用车顺利通行。“作为村民,让家乡变得更好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我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带头为村里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林邦居的话让在场的干部很感动。

  产业兴村民富 村民享乡村振兴“红利”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发展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发展问题,才能给年轻人提供就业创业的平台,才能吸引人才回流。金风送爽,东良村特色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内的鹰嘴桃已经过了采摘季,此时,枝头虽然没了鹰嘴桃,但是一棵棵桃树在微风中随风摇曳,可以想见,丰收时是怎样的美好光景。

  据了解,东良村特色扶贫产业示范园占地250多亩,鹰嘴桃种植面积近200亩,年产值超70万元。2021年东良村通过土地流转带动23户脱贫户、通过劳务聘请带动31户脱贫户增收,同时为东良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

  记者在走访时看到,东良村还建成了乡村振兴车间,引进村里能人黄庆德进行服装生产,为村民提供15个劳务岗位,每人月收入1500~2000元,有力保障了东良村部分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接下来,我们将紧盯一个特色产业,围绕产业振兴,促进全村的整体发展,提升凝聚力,让群众在产业振兴中享受幸福生活。”黄志洋表示,如今,因疫情暂停运营的东良村“六水星空露营地”已在近期完成初步合作洽谈,引入新的专业运营机构,预计明年开春就能重新开门迎客。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wd_paramtracker("_wdx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