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南宁未成年人网络家园

宁永红家庭:教师夫妻比翼飞 立德树人传家风

来源:南宁文明网   2023-05-26

  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在南宁市西乡塘区,有这样一个双教师家庭,夫妻俩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辛勤耕耘、用心奉献,是同事眼里的好榜样;在生活中相互扶持、敬老孝亲、乐于助人,是邻居眼里的“热心肠”。他们一家用看似简单而平凡的点滴,向身边人传递满满的正能量,谱写出新时代文明家庭的“幸福梦”。他们就是宁永红、韦海斌家庭。

  宁永红一家人其乐融融。记者 黎南茜 摄

  蕙“植”兰心 三尺讲台育英才

  “我们学校所在的位置处于城中村中,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平时没什么时间管教孩子。”作为南宁市秀厢路小学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学生的学习成长是宁永红最关心的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宁永红读到《孔子家语》中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一句,从中得到启发,以“兰”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学校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校精心设计以景育人,打造特色的校园显性文化,安排‘兰君子’系列课程,让‘兰君子’的高雅气质,像涓涓细流浸入学生心田,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宁永红说。

 

  在学校楼顶的怡兰轩中,宁永红向学生们传授兰文化。记者 黎南茜 摄

  而丈夫韦海斌是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同为教育工作者,夫妻俩总是在闲暇时间互相交流工作体会,讨论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碰到困惑彼此开导、鼓劲,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岗位上践行教育初心。

  风雨同舟 一片丹心孝为先

  宁永红、韦海斌是事业的相互支持者,也是生活中的知心好伴侣。共同的职业生活使他们的心贴得更近,生活中有商有量、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经营着和谐温馨的四口之家。

  宁永红身为校长,工作繁忙,以校为家,有时到了饭点、休息时间还要处理工作。韦海斌却从没一句怨言,默默承担家里的大部分家务,让妻子能安心工作:“她工作忙,家里的事我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夫妻就是这样的。”

  韦海斌在做家务。记者 黎南茜 摄

  “我会尽量把一些能在家里处理的工作带回家里处理,牺牲一些个人娱乐、休闲的时间,这样就能兼顾工作和家庭。”宁永红对记者说。

  “百善孝为先”,他们一家还是孝敬长辈的“家族榜样”。多年来,夫妻俩从生活上关心双方老人衣食住行,更从精神上关心老人需求,一有时间就陪老人散步、聊天。

  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他们的儿子韦宁也很孝顺,每逢周末从学校回来,都会带上老人们喜欢的东西去探望,陪他们聊家常等。在老人生病期间,夫妻俩更是悉心照料,让老人倍感幸福。

  “我岳母一直是跟我们一起住的,我对她就像对待我的亲生母亲一样,尽可能多的照顾好她的生活起居。”韦海斌说。

  能帮就帮 乐施好善爱无言

  日常生活中,宁永红、韦海斌还多年如一日地践行着南宁“能帮就帮”的光荣传统。

  2020年疫情期间,他们一家虽然只有3口人,却经常要买一个“大家庭”的菜,对门大叔的鸡蛋、楼下阿姨的青菜等,都是他们家“菜篮子工程”的一部分。有一天晚上,邻居打来了求助电话,原来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他们一家需要居家医学隔离观察,家里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外,没有别的零食了。两个孩子因为连续几天不能出门,特别烦躁,大半夜闹着要吃蛋糕,怎么哄都不听不愿睡觉。听到这里,韦海斌二话不说,拿起一件外套就往楼下走去。当时小区附近几乎所有店铺均已打烊,平日里常见的蛋糕,在这样的夜里却难倒了几个大人。几经周折,他们终于从熟人那里凑来了面粉、鸡蛋等制作蛋糕的必需品。当把这些送到邻居家里时,已是深夜一点多了。

  这样的事例,在他们家已是司空见惯。宁永红一直致力于教育扶贫,带领丈夫和儿子一起关心关爱残弱儿童,带队组织学校教师送教上门,联系社会各界人士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送温暖等。近两年来,以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累计613人。乐施好善,扶困助弱,他们从未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大爱无言”。 (来源:南宁新闻网、南宁文明网 记者 黎南茜 )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wd_paramtracker("_wdx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