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南宁未成年人网络家园

南宁:关注非遗传承 倡导健康生活

来源:南宁日报   2020-06-12

南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邀您参与

关注非遗传承 倡导健康生活

南宁生榨米粉是壮族最传统的食物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地方风味。

横县鱼生是非遗美食,其制作独特之处在于选料、刀工和摆盘。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组织、精心筹划南宁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此次活动以网络平台传播为主,集中宣传推广我市各类优秀非遗资源,让更多人关注、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和切实有效的非遗保护实践,激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浓厚氛围。活动承办单位为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宁广播电视台,协办单位为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广泛普及非遗法规

  此次活动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聚焦非遗在人民大众健康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宣传非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活动重点围绕列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展,期间将努力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宣传展示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参与感、获得感。活动宣传口号为:非遗传承进万家,健康生活你我他;非遗代代传,健康常相伴;传承文化瑰宝,守护自然之家。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此次活动将大力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及非遗相关知识,倡导非遗融入生活、服务社会。有关非遗的法律法规,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群众通过学习有关非遗的法律法规,提高对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及历史价值的认识,激发传承保护的积极性,从而加入到非遗传承保护的队伍中。

  6月11日至16日,南宁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夜班》栏目、南宁广播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老友倾计》栏目将播出普及非遗法规的视频节目。南宁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矩阵,南宁广播电视台、南宁都市生活频道官方微信、微博,“都是生活”“壮美广西”抖音号,“壮美广西”快手号等也将推送相关短视频和文章。

  大力推介非遗成果

  南宁市的非遗有多少?据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统计,截至2019年底,南宁市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7项,入选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139项,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211项。围绕南宁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主办方此次制作了一系列宣传片,展示近年来保护传承的重要成果和优秀实践案例,交流保护经验和保护措施。

  此次录制的宣传片内容涵盖宾阳露圩传统武术、壮族迪尺等传统体育项目,瑶族壁和骨伤疗法、滴水观音艾灸疗法等传统医药项目,以及武鸣灰水粽、南宁生榨米粉、横县鱼生、竹楼香糯米酒等传统美食。在拍摄过程中,工作人员走进非遗项目保护现场,采访非遗传承人、群众代表、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等,呈现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前后的变化,讲述南宁在非遗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这些宣传片将于活动期间在线上播出。

  分享非遗保护成果

  非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传承与保护非遗,可让每一个人都从中受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健康知识讲座,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让非遗走进社区、走进街道、走进机关,让市民群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加热后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调整人体机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2019年底,滴水观音艾灸疗法传承基地在我市正式挂牌成立。在此次活动中,主办方选取列入南宁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滴水观音艾灸疗法为健康知识讲座的“主角”。该项目第五代传承人宁善秀担任主讲,将针对人们因长时间坐班、电脑办公等引发的健康问题进行现场问诊,同时邀请数位名家现场为观众进行理疗体验。

  充满趣味性、互动性的南宁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将带领广大群众尤其是非遗爱好者一起感受本地非遗的独特魅力,让代代传承、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展现出全新魅力。(南宁日报记者云亦云/文 潘浩/图 )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wd_paramtracker("_wdx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