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南宁未成年人网络家园

南宁发出文明用餐倡议 广大市民积极响应

来源:南宁晚报   2020-03-30

南宁发出文明用餐倡议 广大市民积极响应

  近日,南宁市多部门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市各餐饮服务单位及广大市民积极践行“公筷公勺、分餐分食”,并做到节俭用餐,绿色用餐,拒食野生动物。

  公勺公筷分餐分食,你做到了吗?3月28日、29日,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餐饮店了解到,倡议发出以来,不少餐饮店积极响应,市民也通过自身行动在践行着文明就餐的理念。

  餐饮店:“隔桌就餐”成为店里常态 

  3月28日下午1时,记者来到民族大道会展·航洋城,商场餐饮区有不少市民就餐。不少餐厅都打出了“恢复堂食”的告示,一楼的必胜客餐厅贴有醒目的“隔桌就餐,不接受大规模聚餐”提醒,食客们就座时也自觉空出了一张桌子的距离。在四楼的几家连锁餐厅,商家同样要求顾客隔桌就餐。

  在中越路三品王粉店,前来吃粉的顾客不少,进店测过体温后,大伙都自觉拉长排队间距。餐厅规定每桌只能坐一人,为防止食客对向而坐,还在另一侧座位上贴上了透明胶布。

  29日中午,记者在东葛古城路口一家快餐店看到,就餐的顾客自觉隔开来坐,并没有对向共餐的情况出现。“我们要求顾客相隔1.5米以上就餐,而且必须是独桌,以及同一个方向。”工作人员介绍,这样安排也是为了食客安全着想。在另一家港式牛杂店,要求同时就餐的上座率控制在50%以内。

  在盛天地商业街,一家泰国餐厅在显眼位置摆放了写有“使用公勺公筷”“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争做餐桌上的‘光盘族’”等字样的温馨提示。“非常时期,公勺公筷的使用会让食客们更安心。”一名店员说,“光盘行动”更是店内长期以来践行的用餐理念,拒绝不必要的浪费。

  在新民路广西桂太二旗下的八桂金龙寨,商家考虑到特殊时期,等位区暂时不设公用茶水壶,有需要的顾客可告知店员取用。在该店就餐,邻座也建议相隔1米以上,并建议食客用餐时尽量减少谈话交流。

  不少商家坦言,在全市发出文明用餐倡议之前,店内已经自觉要求顾客就餐时保持距离。“隔桌就餐”已成为店里的常态,食客也比较认可。在倡议书发出后,更多的商家和食客践行着文明就餐的理念。

 

盛天地一餐厅在醒目位置放有“健康用餐,使用公勺公筷”的提示牌

  市民:“公勺公筷”习惯养成还需时间 

  作为一名商务人士,市民廖先生此前一周有6天是在外面应酬,在外吃饭已经是常态。如今,他几乎推掉了一切应酬,尽可能天天都在家吃饭。“说真的,非常时期,能不在外就餐,肯定不在外吃。”廖先生说,一般的家庭聚餐,他也选择在家张罗,并且都使用公勺公筷。

  当然,也有不少市民坦言,正常的家庭用餐,很难做到公勺公筷,普及力度还需加强。“毕竟都是自己家人,天天在一起吃饭。”市民陈女士坦言,不过她也觉得,如果有亲友来家里,还是备上公勺公筷比较稳妥。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除了商业餐饮,像一些单位食堂,已经开始分餐分食。在自治区一家单位上班的蓝女士说,过年后上班到现在,单位食堂虽然开放,但不提供堂食,员工们都是拿着饭盒去打饭,然后拿回办公室就餐,“虽然一开始有些不习惯,但大家都表示理解,而且吃得也安心”。

  大学生小孙说,目前学校还没开学,不知道开学后,就餐习惯会不会有所改变。看到文明就餐倡议书后,她表示很赞同,“不仅是疫情期间这种特殊情况,在平时外出吃饭的时候,采用这种方法既干净又安全。近期我有看到部分酒店正在宣传使用公勺公筷,我非常赞同这种做法。”

新民路一餐厅在进 门处立着防疫知识宣传展板,提醒顾客文明用餐

  专家:文明就餐成为特殊时期新风尚

  针对文明就餐的倡议,记者也采访了社会学专家谢金甫教授。谢教授认为,倡议书倡导的是一种餐饮文化的文明风尚。因为餐饮是交叉感染的一种途径,吃饭的时候使用筷子夹菜时容易感染,使用公勺公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此外,面对面就座时,呼吸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如果同向而坐,呼吸的方向都是一致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呼吸道的交叉感染。在目前的特殊形势下,无论是公勺公筷还是分餐分食,都是餐饮文化的一种文明风尚。

  谢教授表示,长期以来,人们在集体就餐时喜欢边吃边聊,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行为习惯,而边吃边聊最方便的就是面对面就座。但在疫情特殊时期,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为了社会的安全,我们应该暂时放弃这些原有的饮食习惯,养成倡议书中提及的规范用餐好习惯。

  复工后,很多上班族不方便回家吃午餐,不可避免会出现聚集就餐的情况,因此有必要规范大家就餐的行为。谢教授建议,倡议的实施应该从各单位的食堂开始,因为单位食堂是有组织的。食堂首先应规范摆放桌椅,同向摆放,大家坐下用餐时自然就变成了同向而坐,没有破坏大家的行为习惯,同向而坐的习惯也会慢慢形成,这样就可以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同时,由相关机构去引导,餐馆和酒店在餐桌的摆放上也做一些调整,改为同向摆放,这样对倡议的执行也可以起到一个保障作用。

  当然,新用餐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些时间。如果市民在家已经习惯用公筷,在外面就餐时自然也会使用公筷。(南宁晚报记者周志英/文宋延康/图 实习生杨媛云)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wd_paramtracker("_wdx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