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南宁未成年人网络家园

2020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南宁日报   2020-05-11

2020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0年5月9日在南宁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周红波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下转4版)  (上接1版)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把发展的方向、工作的重点和主观的努力有机结合起来,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市经济平稳运行,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南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建筑业增加值增长9.2%。财政收入突破800亿元大关,增长6.3%;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比全区平均占比低9.83个百分点;二产税收增收对全市税收增长贡献率达72%,其中制造业税收增长31.7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4%。

  ——南宁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27%。建成使用公办中小学校35所、建成幼儿园20所,新增学位6.6万个。发放城乡低保4.7亿元、特困人员救助1.6亿元。百里秀美邕江持续提升。南宁动车直通香港。地铁3号线开通运营。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2%,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7位。荣获“2019美丽山水城市”称号,成为全国唯一的三连冠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6.9%。

  ——南宁企业感受到更多的变化、简化、优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被列为国务院第6次大督查32项典型经验之一(广西仅2项),“智慧人社”等经验做法获国家部委肯定推广,“创新全链条审批服务开启办事创业‘一事通办’新模式”获2019年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企业开办、登记财产、获得电力等营商环境指标进入国内一流水平。在全区率先设立政策兑现专窗。落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在36个省会、直辖市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为第11名。入围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实地评估56个“综合示范创建候选地区”,法治政府建设迈入全国前列。

  ——南宁客商享受到更多的福利、红利、赢利。出台并实施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支持政策9条、加快建设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措施28条、支持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办法等,发布城市发展机会清单。南宁口岸全年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上年均压缩50%以上,人员自助通关率达70%。全年新签5000万元以上项目60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小米集团核心供应商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4万户,增长20.2%,存量和增量均居全区首位。

  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把稳增长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积极谋划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重大政策举措,出台实施意见,主动策划储备项目179个。全力打好“三个攻坚突破年”主动仗和稳增长七场攻坚硬仗,出台稳工业10条、稳投资14条、稳消费10条、稳财政9条等举措。新动能加速成长,全市新登记制造业企业增长77%,制造业净开户增长128.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9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500家,成为全区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8%。新业态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0.9%,电信业务总量增长75.7%,快递业务量增长18.8%。质量效益持续提升,618个区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50.56亿元,民间投资增长22%,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分别增长35%、29.9%。青秀区成为全区唯一连续两年同时入选全国五个“百强区”的县区。

  (二)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基础更加坚实。

  始终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盯紧抓牢,不断夯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支撑。

  重大风险有效防控。在全国首创的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稳妥推进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化解,债务风险安全可控。坚决落实“房住不炒”的要求,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着力压降网贷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防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筹措各级财政资金33.78亿元用于扶贫。马山、上林、隆安3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109个贫困村出列,90735名贫困群众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3%。出台六条强化措施,创新开展“强基础、补短板”等专项行动,劝返建档立卡贫困户辍学子女249人,确认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资格63150人,大病救治率达99.64%,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受益104.87万人。全市厅级以上领导包抓12个县区、100个重点乡镇和56个深度贫困村,选派3656名驻村干部和43130名“一帮一联”干部入户帮扶。县区“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贫困村382个、占90.74%。获得粤桂扶贫协作资金1.21亿元、安排实施扶贫协作项目30个。中央第二巡视组反馈意见全部完成整改销号。

  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狠抓扬尘污染源头管控,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实现大气六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连续三年稳定达标。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城市水质指数同比改善7.7%。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全力攻坚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扎实推进水塘江、心圩江、那平江等流域治理,38个黑臭河段中有35个初见成效,成功入围国家2019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获全国首批优秀试点城市。全力推进土壤治理,集中回收处置废弃农资包装物,南化公司地块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成为全区样板。

  (三)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强化创新引领,积极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不断筑牢打实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

  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累计入驻重点企业90家、创新团队170个,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入驻产业项目17个。建设一批高层次研发创新平台,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中标的高端高精铝材关键热处理项目实现了国内重大短板装备制造的突破;南宁华数轻量化电动汽车设计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8米全铝纯电动公交车车型可投入批量生产;引进武汉大学节能环保工程研究中心等6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和知名高校分支机构。打造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载体,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引育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项目,落实“千企技改”、“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

  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扩增量与优存量并进,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增长8%。电子信息连续两年成为全市总量最大的工业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5.27%。突出产业链精准招商,全年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8个、总投资525亿元,合众、天际新能源汽车等标志性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进区市层面“双百双新”重大工业项目80个,歌尔、国人射频、瑞声二期、蓝水星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瑞声光学模组、音卓、浪潮、宝德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出“投贷补”联动新举措,破解中小企业技改融资难问题,全年技改项目达330项,超前两年项目数总和。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全年6家企业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实现新建投产入规企业85家、数量创历史新高,广西申龙汽车公司获客车整车生产资质、填补了我市汽车整车生产资质的空白,瑞声科技、桂芯、美斯达等龙头企业产能逐步释放,对工业增长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服务业提质增效。现代金融业快速发展,全市人民币存贷款余额2.47万亿元、增长11.7%,增速在西部12个省会(首府)城市、直辖市中排第1位;全年新增信贷投放1873.2亿元、增长18.9%,新增资本市场直接融资813.27亿元、增长50.8%,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比商业担保费率低50%以上。南宁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物流枢纽,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一期新中智慧园试运营,树立了智慧物流的标杆。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年进出口业务量名列第三批综试区前茅。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成功落户。全市新增、升级4A级景区6家、3A级景区7家,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消费分别增长16.11%、24.34%。

  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香蕉、茉莉花、火龙果、甜玉米等产业规模持续位居全国第一。“邕”系品牌进一步打响,新增“马山黑山羊”、“武鸣沃柑”两个地理标志商标。新增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9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狠抓“菜篮子”、“米袋子”产品保障供给,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4亿元支持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稳产保供,家禽、肉牛羊等替代品生产增势迅猛,实现了保供稳价工作目标。

  (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我市围绕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破除藩篱,聚焦畅通“南宁渠道”扩大开放,在增强改革成效和扩大开放优势上迈出重要步伐。

  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市级明确的110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承担的29项国家级、自治区级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基本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积极参与电力体制改革,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积极稳妥引入非公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开放平台作用有效发挥。圆满服务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新增企业超过1800家。建成南宁国际铁路港一期等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性项目。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累计建成项目32个,中国—东盟北斗中心揭牌运营,华为、浪潮、阿里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入驻。中国—东盟金融城新增持牌金融机构和重点金融企业39家、总数达60家。南宁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增长54%。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747.79亿元。全市实际到位资金1026亿元、增长7.97%,全年商务口径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增长120.4%。

  立体交通高效便捷。公路扩面增效,水路船闸扩能,航空提质扩容。

  开放交流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2019亚信金融峰会等高级别国际论坛。“中国杯”足球赛、苏迪曼杯羽毛球锦标赛、“环广西”自行车赛等重大国际赛事取得圆满成功。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圆满闭幕。国际友好城市总数达24个,在五个自治区首府城市中排名首位。

  (五)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生态宜居优势进一步凸显。

  南宁市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城市建设的“形、实、魂”,绿城品质不断提升。

  五象新区有新发展。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1.03亿元,增长19.28%。中国-东盟金融城规划建设的117栋单体建筑封顶率84.61%,投入使用率48.71%。一站式服务大厅建成使用,高层次金融人才公寓项目完成验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区域性离岸金融中心等建设取得新突破。

  城市建设有新成效。第三次国土调查现阶段成果通过国家级内业核查。启动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点)422座、充电桩3334个。5县均通天然气。

  治理能力有新突破。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年”活动。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三连冠”。全面提升邕江沿岸公园管理水平。实施集团化运作,集“收、转、运和处置”的垃圾处理改革迈出新步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爱南宁APP”成为全国领先的城市级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码通城”。

  (六)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全市民生支出624.39亿元,增长15.63%。

  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和集团化办学。1302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学区制管理。我市提前一年通过验收,成为全区首个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设区市。我市成为全区首个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设区市。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南宁教育园区初步成形。

  健康南宁加快建设。在5县和武鸣区、邕宁区加快医共体建设,并以上林县为试点推进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立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建成智慧健康信息化工程。全市举办县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500多场。

  文化事业提档升级。圆满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舞剧《刘三姐》荣获广西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镇新增就业7.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1%。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次达1287.27万。筹集各类公租房房源5233套,新增分配政府投资公租房2041套,分别完成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国家新开工任务2695套、7051套。市本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六大警务”,全力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九大攻坚战,严厉打击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市公安局中山派出所获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在全区成立第一所励志专门学校,有效推进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教育矫正和转化工作。搭建“老友议事会”协商平台,推广“逢四说事”协商机制,开展城乡社区“三社联动”服务模式。被评为全国“深入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件,出台政府规章5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均已办结,办理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为100%、99.73%。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

  迈入新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带来了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总要求,党员冲锋在前,干部闻令而动,医者无畏逆行,市民守望相助。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区率先出台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16条措施,在全国率先落地疫情期间援企稳岗返还政策,分区分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把南宁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持续畅通“南宁渠道”,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引领构建中国面向东盟的高水平开放合作新格局。

  紧紧围绕把南宁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和国家物流枢纽作用,提升交通、信息、资金、物流、人文互联互通水平,打造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重要枢纽。

  紧紧围绕把南宁建设成为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强化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主动对接大湾区先进生产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领带动北部湾城市群与大湾区融合发展。

  紧紧围绕把南宁建设成为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的战略定位,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成为壮乡魅力彰显、多元文化共生、亚热带风貌突出的生态宜居城市典范。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按照“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紧盯市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奋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全市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区增速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7%左右,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三、2020年重点任务

  2020年,改革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我们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五个始终”工作经验,更加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更加注重抓具体、管过程,更加注重提质量、优效率,更加注重集要素、聚合力,更加注重强担当、重实干,突出强经济强产业,按照“六强”的要求,推进“强二扬三优一”,组织开展“产业发展攻坚年”行动,全力推动强首府战略开好局、起好步,科学规划“十四五”,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聚焦“双胜利”,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巩固疫情防控向好态势,加快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强化物资保障,从实从细抓好开学复课等各方面的防控举措。

  落实落细复工复产举措。从助企稳岗、降本减负、融资支持、审批服务等四个方面发力,着力为中小企业减税降费。全力做好要素保障,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落实、终端见效。突出项目投资拉动,加快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地下管网“五网”项目实施;按照“四定”要求,加快开工、续建、竣工投产一批重大项目。

  着力扩内需促消费。推动核心商圈设施提升改造和功能错位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步行街升级改造试点,加快建设五象新商圈。引导传统市场向城市配送方向发展,打造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供应链。鼓励发展夜间经济,依托中山路美食街、邕江夜游、“老南宁·三街两巷”开展“品美食、赏文创、看大戏、游绿城、欢乐购”系列文旅活动,打造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和特色夜间消费购物街区。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加大传染病防治法治保障力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按照“平战结合”原则,推进传染病医院(院区、楼)项目和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需求,全面落实县区级以上疾控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加快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基地等公共卫生项目,分片区建设急救医疗分中心。

  (二)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决高质量完成剩下的6799户1880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个贫困村脱贫摘帽任务。持续推进“四大战役”,打好“五场硬仗”,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深化与茂名市的扶贫协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接续工作。持续强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对各级扶贫干部的关心关怀。

  全力以赴抓好农业现代化。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活动创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重要“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实施优质农产品全产业链打造行动。持续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

  推进县(区)域经济特色引领、差异发展。加快江南工业园、六景工业园、黎塘工业园等重点产业园转型升级,打造邕宁蒲庙—青秀伶俐—横县六景—宾阳黎塘先进制造业产业带等。

  持续夯实乡村发展基础。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面铺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设4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持续开展“美丽南宁·幸福乡村”活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基本整治型、设施完善型、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等。

  (三)聚焦“强工业”,加快建设区域性高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突出主导产业引领。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力争三大重点产业产值占比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深入实施“双百双新”工程,着力推进68个投资额合计超千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和“投贷补”联动,实施企业技改项目300项以上。建立强工业重大项目库,谋划一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特大项目。

  增强工业园区支撑。推动工业园区聚焦主业抓发展。

  积极培育强优企业。在政策上、资源上突出扶优扶强导向,支持一批品牌影响较大、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本土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富士康、瑞声科技向千亿级企业迈进,申龙、合众、天际、博世科向百亿级企业迈进。推进中小微企业成长,年内新建投产入规企业90家。

  (四)聚焦“强创新”,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推动改革促创新。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建好平台促创新。大力推进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全年引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5家。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90项。

  培育主体促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加大对“瞪羚企业”和培育入库企业的支持,培育“瞪羚”入库企业10家,年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100家。推动“1+6”人才政策、强首府人才新政18条等政策落地见效,加大对本地存量人才的培育。

  加快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小镇等项目建设,运营好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发展平台经济。鼓励发展面向东盟为主的网络直播经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大力发展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

  (五)聚焦“强金融”,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

  高质量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大力引进一批金融机构总部、中外资金融分支机构、金融配套服务机构。加快金融租赁、消费金融、财富管理、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发展,全年新增入驻金融机构(企业)40家。

  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深化以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为重点的金融改革,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深化跨境人民币试点业务,推动跨境人民币双向融资,加快区域性离岸金融中心、货币交易清算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创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强化金融市场开放合作,有序推动中国—东盟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黄金产业交易市场、区域股权投资市场、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培育服务市场体系建设。

  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更多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提升南宁金融集团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和属地风险处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重大风险。

  (六)聚焦“强枢纽”,大力建设国家物流枢纽。

  加快对外通道建设。开工建设平果至南宁、南宁经横县至玉林、吴圩经上思至防城港、南宁至湛江、上林至横县等高速公路项目,年内新开工高速公路450公里以上。加快推进贵阳至南宁、南宁至崇左、南宁至玉林等铁路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南宁北站,改造南宁站,建设第二动车所,推进五象站前期工作等。

  加快物流枢纽建设。围绕“水铁公机”,规划布局建设物流园区、快递园区、高铁物流园区,积极构建物流枢纽集疏运体系。大力推进智慧物流。

  培育壮大枢纽经济。优化物流园区功能布局,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培育一批跨境运输龙头企业。推动先进制造、跨境电子商务等与物流关联性强的产业在物流枢纽周边聚集,加快相关产业在枢纽周边布局。

  聚焦重点产业集群补链强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按照产业链全景图精准招商,着力推进“三企入桂”和“浙商广西行”。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走出去”行业优势等。

  (七)聚焦“强开放”,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

  厚植开放发展新优势。围绕把南宁加快打造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东盟市场和东盟企业进入中国大陆的产业投资聚集地、贸易往来结算地、科技创新支撑地、生活服务保障地,加快打造东博会升级版,推动东博会服务区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延伸。

  培育开放型经济新动能。推动设立开放型企业资金池,推进设立广西“新外贸”孵化基地。以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载体,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3亿元以上。依托南宁综合保税区发展加工贸易产业,全年新增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00亿元以上。聚焦重点产业集群补链强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按照产业链全景图精准招商,力争全年实际到位资金1130亿元。新签5000万元以上项目500个,其中工业项目250个。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走出去”行业优势等。实施进口贸易促进计划,完善保税仓储、贸易物流等专业化服务。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着力打造中国—东盟人文交流门户。促进教育科技交流。积极开发具有东盟特色的跨境旅游产品,办好系列文化对外交流活动。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服务东盟消费者的一站式购物中心、免税店,推进商旅文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范、民族风、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消费场景,培育国际化综合型消费商圈。

  (八)聚焦“强治理”,全力推进南宁治理现代化。

  突出城市建设的“形、实、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努力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走在前作表率。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法治南宁、平安南宁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发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持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强化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深化拓展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应用,切实管控好政府和国有企业债务规模。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公租房建设和政策性租赁住房试点工作。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争创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编制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大力推进武鸣城区、吴圩空港新城、六景产业新城以及那马、伊岭等特色近郊城镇组团建设。加快轨道交通第三轮建设规划编报,力争年内开工市郊铁路南宁机场线。推进站城一体化(TOD)和第一批轨道小镇规划建设。开通运营轨道交通4号线、2号线东延线,加快建设5号线。开展BRT3号线前期工作。实施城市电网建设三年大会战,推动城市电网智能化升级。有序开展城市更新,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深入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建设世界级城市滨水空间。争创“国际花园城市”。扎实开展“城市治理提升年”活动,巩固深化“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成果。攻坚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实现核心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持续拓展“爱南宁APP”惠民应用。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大力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

  (九)聚焦五象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强首府重要引擎。

  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完善支持政策体系,全力推进片区现代金融、智慧物流等产业发展,全年新增企业5000家以上。

  提速产业集聚发展。统筹南宁现代工业园、良庆经开区、邕宁新兴产业园等产业园协同发展。锁定新区年度15%以上的投资增速,中国—东盟金融城在建楼宇累计竣工投入使用70栋以上。支持广投数字经济示范基地、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示范产业园等项目提质升级,快速聚集一大批数字经济企业、项目,形成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园。

  打造高品质宜居新区。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振良大道等在建道路和哈罗礼德学校等一批项目建设。实施新区园林绿化提质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塑造重点区域“国际范”。

  (十)聚焦服务业提质增效,全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支持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围绕“医、养、管、食、游、动”大健康产业链,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健康特色小镇、示范基地等,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打造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等。

  加快发展文旅产业。推进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持续推进园博园·百里秀美邕江、大明山、昆仑关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积极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动漫、文化艺术等高端创新与设计产业。

  (十一)聚焦民生改善,抓好做实利民惠民便民各项工作。

  全力加快健康南宁建设。深入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等20个专项行动。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推动城市医疗集团服务半径覆盖城区街道乡村。稳步实施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全面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深化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市建设,建设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积极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破解“择校热”、“大班额”、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不足等问题。推进公办中小学校建设,大力举办公办幼儿园。推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持续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优质普及。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建设南宁教育园区。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果。打造平安智慧校园。提升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特殊教育和智慧教育水平等。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开展“五个礼让”活动,力争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开展送戏下基层、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充分挖掘邕江两岸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壮乡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区和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建设。

  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托底安置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继续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强工程建筑领域欠薪源头治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办好为民办实事。推进自治区级和市本级为民办实事工程,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谋福事。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wd_paramtracker("_wdx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