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南宁未成年人网络家园

“中国平话文化之乡”江南区获评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

来源:南宁日报   2020-12-24

古韵新潮 旖旎风光

——“中国平话文化之乡”江南区获评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

4A景区融晟天河·海悦城是观赏海洋动物的好去处。 (雷月仙摄)  

在百益·上河城,旧厂房融入时尚元素,焕发新生命力。 (江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10月,江南区获评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增添新色,迎来文旅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江南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历史底蕴、产业基础和区位交通,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推进,全力开展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江南区旅游指标逐年递增,国内游客接待量从2018年的877.29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012.6万人次,增长15.42%;国内旅游消费从2018年的97.1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6.66亿元,增长30.36%。同时,成功打造国家4A级景区3家,国家3A级景区7家,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5个,广西星级农家乐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3个,自治区级传统村落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住宿接待设施313家,其中国内外品牌连锁酒店40余家;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

古色古香的扬美古镇成为旅游胜地。 记者宋延康摄  

 

江南公园黄花风铃木盛开,成市民游客打卡地。 (江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传承平话文化

  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江南区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历史。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晋兴郡郡治曾设在江南亭子,亭子曾是古南宁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军事重地,故有“先有亭子渡,后有南宁城”之说。

  江南区亭子一带的平话一直被南宁平话人视为最正宗平话语言。据语言学专家介绍,平话文化源于中原,随宋代大将狄青军队进入广西,距今已有960多年历史。平话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为与外界更好地沟通,主动将自己的平话融入社会,形成具有独特民俗风格的江南平话文化,在江南区及周边蔗园人聚居区根深蒂固而自成体系,其文化形态涵盖生产文化、饮食文化、民歌文化、师公文化、岁时文化、礼仪文化等多个方面。目前,江南区有30多万人以平话为母语。平话文化在江南平话人群体中一直得到活态传承,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江南区党委、政府一直把平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打造了一批平话文化品牌,培育了一批传承人,挽救和保留了平话文化资源,使平话文化薪火相传。从2009年起,江南区在形成资料汇编基础上,对平话文化体系内的一些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的民俗文化项目进行了优先保护和开发利用。通过拍摄影像资料,开展市、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结合旅游热点进行旅游品牌包装打造等,使平话文化的代表性民俗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2014年,江南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以平话为载体的江南区民族风情、建筑、饮食、品茗、山歌等本土文化备受世人关注,成为江南区文旅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亭子码头美如画。 (尹庆南摄)

  坚持创新引领

  营造文旅融合新生态

  在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江南区围绕“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推进”,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先后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的领导机构,亲自抓创建工作,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推动工作落实。成立创建全域旅游小组办公室,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部门联席会议机制、行业自律机制和联合执法监管机制,推动城区创建工作按标准实施。把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写入党代会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区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城区年度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同时,出台《南宁市江南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城区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建设、发展、宣传等方面,将旅游业作为城区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按照“多规合一”理念,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和大扬美旅游区总体规划,明确全域旅游和大扬美旅游片区总体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串珠成线、连点成片,有序开发。

  认真挖掘梳理城区地域、生态、文化等特色旅游文化元素,设计特色旅游形象标志。连续举办江南区平话文化旅游节、东南亚国家旅游美食节等活动,持续激发城区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潜力。整合不同特色旅游资源,推出亲子游乐之旅、探幽访古之旅、休闲度假之旅、运动康养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其中,“江韵扬美风光线”获评南宁市乡村道路“十大最美风光线”。

  为扩大江南区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江南区组织拍摄制作城区旅游形象宣传片,参加旅游交易会,赴各省市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旅游资讯。

  推动产业升级

  助力文旅融合新发展

  在现有文旅资源的基础上,江南区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全域旅游多点开花,全面推进。

  重大项目支撑,深化产业融合。积极引进强企建设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积极形成行行加旅游、处处能旅游、时时能旅游、人人爱旅游的旅游发展新格局。融晟天河·海悦城打响海洋文化牌,开业以来引爆南宁市旅游市场;百益·上河城以邕城旧厂房建筑为载体,创新赋予建筑生命活力,打造鲜活乐玩情景式体验街区,成为网红地标;南宁剧场汇聚中外精品演出,不断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强化示范带动,点亮夜间经济。积极整合现有夜间消费综合体,加快一批夜间经济项目建设,引导旅游景区(点)开放夜间游览,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入驻,不断增加夜间旅游产品供给,着力形成多元化的江南夜间消费市场。百益·上河城和南宁剧场作为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和示范基地,积极打造夜间消费场景,提供多种常态化的休闲娱乐活动主题品牌;百益·上河城打造鲜活乐玩情景式体验街区,是南宁市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之一,入选广西十佳夜游景区,获得央视新闻直播节目《夜游中国》专题报道;亭子码头夜游邕江项目开通运营,成为市民旅游休闲新热点;南宁剧场汇聚中外精品演出,入选广西十佳夜间演艺项目。

  作为南宁市的农业县区,江南区还积极推进农商文旅联动,兴盛乡村旅游。大力推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城区乡村旅游欣欣向荣。以扬美古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最美古村落”、广西特色名村名镇,以及三江坡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为契机,引进强企开发扬美古镇、三江口等景区。“江韵扬美”休闲农业示范区获评自治区三星级核心示范区;四季那廊生态园获评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岜博山康养旅游景区获评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和三星级汽车旅游营地。

  提升服务质量

  擦亮文旅融合新名片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江南区累计投入20亿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大数据平台;完成江西至扬美二级路、南扶二级路(江南区段)路面提升改造工程;打造江南旅游风景廊道和观景台,建成贯穿各街道、镇骑行步道的百里秀美邕江南岸绿道;完成传统村落修缮保护;建设旅游厕所26座;配套建成扬美古镇景区、四季那廊生态园生态停车场;在城市主干道、南扶二级路等重点节点设置旅游标识牌。

  江南区坚持“补齐短板、融合共享、全域覆盖”,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形成“景城共建、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成立文化、旅游协会,组织旅游企业、贫困户开展各类培训,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推进重点旅游景区交通引导标识牌、城市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开展景区建设,辅以乡村旅游点、旅游驿站、民宿点等,将城市建设与旅游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丰富旅游要素,形成“景城一体,全域皆景”的浓厚全域旅游氛围。

  在市场监管方面,该城区在江南区文旅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A级景区、星级饭店、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和游客咨询中心公布旅游咨询、投诉、救援电话。并通过建立假日市场监管协调机制、出台应急预案、开展联合执法等,有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同时,在优化文化旅游志愿服务机制上下功夫,引导文化志愿服务团队进景区,设立志愿者服务站提供文明宣传和引导服务;推动景区落实对特殊群体减免门票的优惠政策,实现更人性化、亲情化服务。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江南区将通过资金投入、规划保障,推进扬美古镇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三江口民宿集群、广西金鸡山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建设,挖掘旅游“夜经济”,持续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奏响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乐章。(南宁日报记者阮晓莹 通讯员郭超前 唐柳青 黄荣)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wd_paramtracker("_wdx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