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南宁未成年人网络家园

南宁市公安局“最美民警·最美辅警”推选活动代表风采

来源:南宁日报   2020-07-21

铁肩担道义 热血铸警魂

——南宁市公安局“最美民警·最美辅警”推选活动代表风采

陈子丽查验车辆。(南宁警方供图)

黄如嫄认真工作,成为青年民警学习的榜样。(祁玮摄)

  上世纪50年代初,临江派出所(南宁市公安局中山派出所前身)民警颜宇群来到居民李奶奶家中走访,见其独自一人居住,水缸已无水,于是拿起扁担去帮李奶奶挑水,这一挑就是数年,直到她调离派出所,其他民警主动接过“扁担”,继续照顾其生活。

  一根扁担,一挑就是数年,挑起爱民为民的情怀,压实忠诚履职的责任。60多年来,“忠诚担当,服务人民,守护平安”的南宁公安“扁担精神”代代相传,始终激励着广大公安民警、辅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扬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为激励引导全区广大公安民警辅警以先进为榜样,忠诚履职、担当作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公安厅决定,5月至11月组织开展2020广西“最美民警·最美辅警”(以下简称“双美”)宣传推选活动,进一步凝聚警心斗志,激励公安民警和辅警学习最美、争当最美。

  南宁市公安局根据通知要求,精心安排部署,广泛组织动员,坚持面向基层为重点,以“弘扬‘扁担精神’,寻找首府最美民警·最美辅警”为主题,在全市公安机关掀起寻找最美、争当最美活动热潮。本报从中选取了4名“双美”候选人代表进行报道。

黄庚有驾驶冲锋舟在江面巡查。(王勇摄)  

何可宇(左)和同事驾驶摩托车在辖区巡逻。(劳运荣摄)  

陈子丽:业精技强的机动车查验专家

  她爱岗敬业、勤学肯干、善于思考、大胆实践;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这让她从行业新兵,成长为全区、全国交警系统技术专家。她就是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副教导员陈子丽。

  她参与起草公安部行业标准《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道路交通管理机动车类型》,入选公安部研究中心机动车查验专家库,多次在公安部交管局车驾管培训班、各省查验员培训班授课。获得全国交警系统“执法标兵”、第二批“广西公安榜样人物”荣誉称号。

  车管查验 练就“火眼金睛”

  2012年,陈子丽从内勤岗位轮岗到机动车查验岗位工作。在机动车入户上牌前,对车辆进行安全技术标准查验,是为了及时找出车辆存在的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和防止问题车上路。

  机动车牌子多、车型多,需要有专业知识辨识。陈子丽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民警、专家请教,利用业余时间“啃”法规、标准,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还自学计算机编程进行数据建模,甚至自费前往外省某大型汽配城进行走访,请教学习造假手段甄别。

  经过多年的历练,陈子丽逐渐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成长为一名高级查验员,她能够在车流中一眼识破车辆假号牌,准确识别假的车辆合格证和货物进口证明书。在查验岗的近5年时间里,陈子丽累计查验各类机动车2万余辆,积累了丰富的查验经验。

  2017年,陈子丽看到电视台报道了一起网上销售走私摩托车案件,这些走私摩托车通过套用外观相似的国产车型,伪造资料“浑水摸鱼”进行注册登记。走私摩托车还能入户?当时,在该领域查验规程还属空白,查验员如何识别走私车,预防走私车注册,尚没有经验可循。

  陈子丽结合查验工作,认真调研走私摩托车注册登记情况。她查阅收集了2万多张摩托车图片,归类整理出40个易被走私车套用的国产车辆型号,进而总结出一套预防查处的办法,获得公安部的肯定和推广。在公安部交管局举办的全国高级查验员培训班上,她受邀介绍查验经验。

  制定国标 成为行家里手

  陈子丽对问题车的发现不局限于工作中。她刷抖音发现了新型改装车的秘密,在查验中将问题车拦下;她逛闲鱼网揪出走私摩托车蒙混过关入户的根源,“打蛇打七寸”,一举刹住歪风。

  在机动车查验岗位上,陈子丽还发现非中规车查验存在一些问题。非中规车也叫做平行进口车,是未经品牌厂商授权,贸易商从海外市场购买,并引入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针对发现的问题,陈子丽用3个月的时间,深入开展调研,并结合理论,撰写和发表了一篇颇具影响力的非中规车查验论文,引起国内同行的关注和好评。

  2018年,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获批成为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区域之一,上级选派陈子丽承担平行进口汽车查验课题攻关。她分析汇总平行进口车的特点,确认了平行进口车查验项目,配合制定了《广西平行进口汽车登记重点查验项目暂行规定》。由此,广西率先在全国启用了“车辆一致性证书验证系统”,从而统一了查验标准。

  2019年9月1日,我国机动车查验行业标准《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GA801-2019)正式实施,新修订的行业标准增加了进口机动车查验部分,该部分内容由陈子丽负责撰写。作为行业标准署名的主要起草人之一,陈子丽全程参与了行业标准的修订,为规范全国机动车查验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公安部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黄如嫄:“90后”青年民警中的佼佼者

  在市公安局腰塘派出所,黄如嫄是一名专职社区民警。工作中,她创新社区警务管理模式,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平安社区建设,积极践行“枫桥经验”,为留守儿童打造温馨的沟通中转站——“蒲公英小屋”,化身为留守儿童成长“引路人”,成为南宁公安“90后”青年民警学习的榜样。

  “三部曲”巧解社区矛盾纠纷

  黄如嫄负责的新桂社区是一个商住混合型社区,人口密度高,矛盾纠纷多。在调解矛盾纠纷方面,黄如嫄总结出一套“土方法”,那就是“引导、摆理、动情”三部曲,辅以“耐得磨、耐得说、耐得缠”的“三耐”原则,使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2019年,在调处一起物业纠纷时,黄如嫄面对业主代表的误解,她并没有用警察的身份来压人,而是亲切地安抚业主代表的情绪。摆事实、讲道理,三方人员共同到小区对有异议的水电部分进行查表,使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事后,她继续做好跟踪服务,提醒物业公司尽快张榜公布水电公摊明细,提醒业主及时关注并按时缴纳费用,避免误会再次发生。至今,该小区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矛盾。

  今年春节前夕,市民张女士向黄如嫄投诉,楼下覃大爷经常关她家水阀,为此两家人产生积怨,希望黄如嫄能从中调解。黄如嫄经过走访了解到,张女士家的水管漏水,水渗漏到了楼下覃大爷家。黄如嫄先后6次到双方当事人家里做思想工作,用心用情打动了两家人,双方当事人主动相互道歉,承认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不够理智,最终张女士家更换了水管,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腰塘派出所民警李永博告诉记者,在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时,由于经验不足,不知如何做群众思想工作,黄如嫄便主动传授经验,告诉他们要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认真解决好,群众才会支持社区民警的工作,在黄如嫄的“传帮带”作用下,他们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2019年至今,黄如嫄依托“警民联调”机制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1起。

  探索创新拍微视频开展安防教育

  作为一名“90后”,黄如嫄将手机拍视频的爱好融入到安防教育宣传工作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2018年9月,黄如嫄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遭遇了网络诈骗。报警人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辖区租房居住,因她急于找工作在网上兼职做“刷单”业务,结果被骗子骗走了3000元。

  此事对黄如嫄触动很大,她希望教涉世未深的学生事先做好防范工作。于是,她结合常见的诈骗手法,将耳熟能详的歌曲《一场游戏一场梦》改编成安全防范版本,后经兴宁公安分局新媒体中心拍摄成音乐MV,推出后被各网络和新媒体转发,视频中“警花”用说唱的方式教育大家找工作、想赚钱要脚踏实地,否则有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至今,该作品点击观看量达到200多万人次,多次荣获全国、全区和市一级奖项。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后,黄如嫄开始运用短视频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她先后参与了《兴宁警花说防范》《阿sir开课啦》等防范短视频的创作与拍摄,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其中,《阿sir开课啦》先后荣获警界“奥斯卡”十佳微视频、广西公安“十佳”微视频等奖项。

  今年初,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黄如嫄拍摄并制作了《阿嫄的佛系VLOG》社区疫情防控系列视频,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展现社区民警开展排查工作的动态。视频通过“南宁兴宁警方”等平台推出后,许多网友留言称:“看到警察坚守岗位,觉得很安全。”更有网友留言称:“警察小哥哥小姐姐们调皮起来原来那么可爱!”

黄庚有:“水上卫士”用真情守护平安

  临近中午,烈日当头。巡逻艇甲板上的温度超过40℃,黄庚有穿着救生衣站在船头,不断巡视着江面。不一会儿,他已是满脸汗珠。黄庚有笑着说,巡逻一趟下来,从头湿到脚,水警真的成为“水警”。

  黄庚有,今年已59岁,是邕江流域土生土长的疍家人,现任江南公安分局水上派出所辅警,怀着对邕江母亲河的热爱,13年来他与同事日复一日负责水上执法、治安防控、救援打捞等任务。他是战友眼中的“老船长”,曾创下连续值班170天不下船的纪录。

  以船为家爱岗敬业

  水上派出所民警被称为“水上卫士”。在南宁清川大桥下游邕江河道上,“南宁水警”巡逻船和冲锋舟旁边停靠的一艘退役旧船就是黄庚有和同事的“宿舍”。

  旧船空间狭小,设施条件简陋。夏天,狭小密闭的船舱在烈日和水蒸气“双烤”下,温度高达50℃,甚至连鸡蛋都能“蒸”熟。到了冬天,凛冽的江风灌入舱内冻得人直打哆嗦。

  驾驶船舶需要考证,而船舶轮机也需要维护。黄庚有持有内河船舶驾驶员证和轮机长证。“他既懂得驾驶船只,又懂得检修维护机器,像他这样持有‘双证’的人才很少见。”江南公安分局水上派出所所长梁天宇告诉记者,2008年水上派出所招聘辅警,通过考试和考核,黄庚有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水上卫士”。

  对于水上救援工作来说,速度就是命令,甚至是生命,为了能够做到在出警任务时快速及时,黄庚有和同事每天吃住都在船上,24小时值守。他们每天驾驶着南宁水警巡逻船在辖区39公里水域巡逻,一个来回需要6个小时,要穿过市区内15座大桥。

  真情为民甘于奉献

  在黄庚有居住的船舱内,悬挂有多面群众送来的锦旗,其中有一面锦旗上写着“忠诚卫士为人民,危难之时显身手”。这是群众对黄庚有工作的肯定。黄庚有还有一本笔记本,上面记录了他从警以来一次次与“死神”抢夺生命的辉煌战绩。

  2015年5月14日,西乡塘水域有一条载有21人的龙舟船翻船,黄庚有独自驾驶着冲锋舟奔赴现场展开救援,在风大浪大的危急时刻,他凭一己之力将人员全部救上岸;2019年7月25日,黄庚有和同事从18时持续救援到23时,最终将一名溺水者打捞上岸……

  从警13年来,黄庚有和同事在邕江水域救人达200人,其中仅黄庚有救回的人就有50多人。除了危机时刻展开救援工作,黄庚有和同事还做好日常提醒预防工作,督促在邕江游泳的群众远离暗流和危险区域。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力,黄庚有每天都会在邕江边晨跑锻炼,他还整理了一份救援要诀,将救援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同事。

  常年与“死神”打交道的黄庚有还肩负打捞死者的工作,抱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为了方便警方调查取证,他发明了一套打捞工具,这套工具可以保全死者身上的衣物完整,能最大限度保护死者遗体在打捞过程中不受伤害,让死者体面地走好最后一程。细微之处,彰显了黄庚有对工作的细心。

  黄庚有的同事有些因持有船舶驾驶证,跳槽到了旅游观光公司驾驶游艇,但黄庚有却一直坚守自己从警时的初心。黄庚有说,自己愿意做一名平安守护者,明年初将正式退休,如有需要,他仍然会坚守。

何可宇:用敬业奉献诠释责任担当

  有人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多年来,邕宁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何可宇兢兢业业,用饱满的热情在本职岗位上做好每一项工作,连续多年被南宁市公安局授予“优秀辅警”。

  勇于担当关键时刻冲锋在前

  特巡警大队作为城市大街小巷中应急处突先锋力量,关键时刻要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何可宇作为副中队长每当危险来临时,他总能冲锋在前,协助民警、带领队员化解危机,全力维护群众安全。

  2018年6月27日,一名青年拿着菜刀在蒲庙镇某校门口游荡。接到指令后,何可宇和备勤组人员快速赶到现场,只见该名青年显得较为暴躁。通过对话了解到该名青年与校内一名学生曾发生矛盾,当天喝酒后他便拿菜刀到学校寻人。何可宇看准时机,一个擒拿格斗术将菜刀夺下,其他队员合力将青年控制住,现场无人受伤。

  从警多年的经历,练就了何可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018年10月8日12时许,何可宇完成巡逻工作,回到单位准备休息,突然听见室外“嘭”的一声巨响。他立即冲出室外查看,只见远处一栋楼房正冒着滚滚浓烟。“坏了,有事发生。”何可宇立刻吹响集合哨,并拨打急救电话,两分多钟后他和队员驾车赶到事发地点。原来,是一户居民家里发生了燃气泄漏爆炸事故。何可宇立即疏散现场群众,拿着灭火器跑上楼救人。因事故处置及时,只造成两名妇女受伤。

  每天在辖区巡逻,实时掌握治安动态,维护好校园周边秩序,护送迷路老人和深夜醉酒人员回家,将群众忘记拔下的电动自行车钥匙保管好……何可宇称,既然穿上了警服,就要尽己所能服务好群众。从警14年来,他协助民警抓获犯罪嫌疑人210余名,参加各类安保行动350余次,盘查可疑人员8800余人次,查获被盗电动自行车50余辆、管制刀具100余把。

  心怀责任迎难而上抗击疫情

  在今年春节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何可宇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每天,他协助民警进社区入户认真做好疫情排查防控工作。

  特殊时期,单位警力吃紧,何可宇的孩子生病了,他只能将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认真站好每一班岗,扎实做好防控工作,守好疫情防控阵线,舍“小家”为“大家”,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无论是在疫情防控工作还是在日常公安工作,何可宇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有一次在巡防工作中,他发现两名形迹可疑的男子徘徊在蒲庙镇汉林街电动自行车停放处。他带领两名队员蹲守伏击,将盗窃电动自行车的两名男子当场抓获。

  不同的肩章,同样的担当。何可宇说,虽然自己只是一名辅警,但全市广大公安民警、辅警风里来、雨里去,战严寒、斗酷暑,采用“白加黑”“五加二”的方式守护平安,这种责任和精神时刻激励着自己要用敬业奉献诠释责任担当。 (南宁日报记者朱新韬 通讯员农媛 劳运荣)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wd_paramtracker("_wdx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