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南宁未成年人网络家园

南宁:“改”出新风景 “约”出新风尚

来源:南宁日报   2020-09-15

“改”出新风景 “约”出新风尚

——南宁市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发展共建、成果共享见闻

  绿树成荫、芳草茵茵、街巷齐整……如今,走进南宁市的城中村,变化打动人心。

  变化背后,是什么让城中村居民享有更优质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城中村承载着城市加速发展、更新迭代之痛——街巷逼仄、设施老旧、管理滞后、外来人口众多等。一直以来,南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聚焦城中村等重点区域改造,加大投入力度,调动各方资源,助力城中村旧貌换新颜。这是使发展更平衡更充分,让居民享受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也是为城市发展补短腿、添动力,利在长远。

  城中村改造了哪些内容、变成什么模样?近日,记者走访南宁市多个城中村,感受到群众居有所安、心有栖处。

  变化——美丽家园“改”出来

  空中,空调水滴漏淋湿头;脚下,生活垃圾随意扔掷;眼前,墙体脏污、广告乱贴、摊位乱摆……青秀区埌西村村民陈革新回忆道,过去这里的“脏乱差”问题比较严重。

  现状错综复杂,改造从何下手?

  “就从头顶、从眼前、从脚下入手。”埌西村党总支书记李来升说,埌西村以问题为导向,把“空中—墙体—地面”整治改造作为人居环境提升的“破题口”。

  “我们束理捆扎120多处‘蜘蛛网’,收集引流210多处空调外机滴水,为近510户住户换上新雨篷。”李来升介绍,粉刷墙体、清除广告、设置分类垃圾桶、实施道路“白改黑”,多措并举,让头顶开阔、眼前整洁、脚下平坦,城中村面貌焕然一新。记者走进青秀区新兴村,看到村里新硬化的公共区域施划了近70个停车位。“过去不少居民在公共用地栽种蔬菜,欠缺管理,乱象丛生。”新兴村党支部书记曹喜英告诉记者,通过宣传动员,居民自行清理了菜地,村里则规划了公共停车位。

青秀区新兴村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叶子榕 摄

  结束“菜农”生涯,新兴村村民苏月清变身成为志愿者,参与到创城工作中,“原来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现在为大家服务,看到村里环境卫生一天天变好,再苦再累也值得。”

  以埌西村、新兴村为蓝本,创城工作的如椽大笔在青秀区各个城中村内书写。

  在葛麻村,搭建起的6个便民排插点,引导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充电;在埌东村,网格“小切口”带来环境大变化;在长堽村,新更换的路灯点亮居民回家路……

  城中村整治,“改”出新家园。“目前,青秀区8个城中村实现整治提升全覆盖。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青秀区以创城为契机,分阶段、分步骤、分重点推进改造工作,既提升了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又改变了居民的精神面貌。”青秀区创城分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永耀说。

  善治——文明新风“约”出来

  “过去,我们互相寒暄时都问‘卖了多少’,现在可大不同了。”西乡塘区万秀村经营户李珍凤说,“现在出摊,改成问‘打扫了吗’‘整理了没’。大伙都争做文明经营户。”

  文明新风从何处“吹”来?原来,是一纸村规民约,“规”出新气象、“约”出新风尚。

  记者看到,万秀村村规民约里包含“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等12条文明行为准则,囊括人居环境、邻里相处等“关键小事”,为近10万名居民立下规矩。

  “这些年,我看到了村里的变化,村规民约接地气、顺民心,我们都要遵守好。”李珍凤说,作为经营户,要落实好“门前三包”,保持铺面干净整洁、货物齐整。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没有局外人,村规民约让村民自发、自觉参与到创城行动中来,通过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配合四级网格管理,形成基层治理的长效机制。”万秀村党支部书记黄轲说。

  万秀村还对村规民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文明村民给予额外奖励,文明租户、经营户在场地租赁等方面给予扶持;对不文明村民扣减一定比例分红,不文明租户、经营户列为不受欢迎村民,要求其自我改正。

西乡塘区万秀村中心市场公益广告设置醒目,宣传倡导文明新风。叶子榕 摄

  一条条村规,涵养出万秀村文明尚德的新风气;一桩桩实事,展现了文明新村推进创城工作的大变化。

  西乡塘区对万秀村从“地面、店面、天面”进行立体式改造,落实“门前三包”到位;推进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劝导等动态管理;深化村内文明校园创建;带动餐饮行业、食品商店等规范升级,以点带面,推动全城区创建工作整体提升。

  “目前,西乡塘区以万秀村为圆心,多条精品点、精品线向外辐射,形成城区‘点、线、面’创城示范精品带,通过创建成果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乡塘区文明办主任邓梅英说。

  齐心——幸福生活“带”出来

  有没有一种机制,能够应对城中村里的各种难题,并且收到“一唱百和”的效果呢?

  “邕宁区以‘政府出料+群众出力’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党员和群众参与创城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当好创城‘主攻手’。”邕宁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玉丁方说。

  邕宁区龙岗村利福坡裸露黄土多,杂物乱堆放,卫生环境差。如何破局?利福坡创新推出了“党员垂范、‘五老’助阵、居民自治”机制。

  敢先啃“硬骨头”的,是村里的“红管家”。利福坡有5名生产队长,均为党员,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村子最需要改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受到党员的鼓舞,我们加入到创城队伍中,完成了近700平方米的硬化道路任务,给家乡添了力。”村里的学生凌霄自豪地说。

  有了主心骨,创城更靠谱。带领利福坡村民开展创城工作的,还有村里的“五老”,即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退伍军人。

  村民雷桂福家门前有一块闲置空地,村里提出帮他硬化土地。由于担心硬化后造成土地纠纷,雷桂福迟迟没能下定决心。这时,老党员杨华伦主动找上门:“放宽心,有纠纷我帮你解决。”第二天,雷桂福就从村里找来泥水匠,把自家门前的空地硬化了,“有了老党员帮忙,大家都积极配合环境整改工作,邻居也没因这事跟我‘唱红脸’。”

  利福坡“高颜值”如何保持?

  “定下规矩,让每一名居民都成为创城工作的参与者。”杨华伦把村规民约张贴在村里最显眼的地方。“以前嫌村规麻烦,这也不行、那也不让。经过整治后,村里环境变好了,获益最多的还是我们村民。”利福坡村民杨华强说。

  “将来,我们计划在村里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篮球场等设施,让文明乡风吹进百姓心田。”龙岗村党委书记杨耀军说。

兴宁区官桥村改造提升居住环境,规范市场管理。叶子榕 摄

  齐心创城的美丽画面还出现在兴宁区鸡村,上千名村民头戴草帽、手拿扫帚参加环境整治工作,他们清扫垃圾、疏通水沟、铲掉广告,做到城中村背街小巷不留脏乱死角。“村委会号召每户至少出一人参加清扫活动,经过大家努力,路面干净了,街道整齐有序了。”鸡村村委会妇女主任全海玲感慨道。

  在兴宁区官桥村,村民全员出动、日夜奋战,开展道路硬化、垃圾清理、按标划线等工作,逐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我们都会到村子里走一圈,看看哪里还需要整改,环境好了,生活才更顺心。”村民凌万如说。

  “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就是我们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服务改善民生的过程。”南宁市创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南宁市坚持以人为本、内外兼修、综合施策、系统治理,以“绣花”功夫和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长效化。 (南宁日报记者杨盛)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wd_paramtracker("_wdx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