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南宁未成年人网络家园

南宁:治水优生态促宜居 全面提升绿城品质

来源:南宁日报   2021-09-10

治水优生态促宜居 全面提升绿城品质

——南宁全面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

  竹排冲碧波荡漾,穿城而过,与绿树蓝天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画卷。 记者黄红锦 摄

  亭子冲流域治理见成效,扫把岭段水清岸绿。 记者赖有光 摄

  心圩江罗赖沟清水潺潺,江边环境优美,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记者潘浩 摄

  从黑臭淤塞到鱼翔浅底……曾经让人避之不及的那考河,如今成为大家争相打卡的网红地,市民享受到如诗如画般的优美水生态环境。

  那考河的嬗变,是南宁全面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南宁市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紧紧围绕国务院“水十条”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要求,全力推进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经过近三年的攻坚治理,南宁市建成区内河流域水环境明显好转,城市内河旧貌换新颜,于2020年底全面打赢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建成区38段99.4公里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如今,一根根畅通的雨污管网在地下伸展,一座座污水处理厂喷涌清流,一条条淤堵的臭水沟蝶变为休闲滨水景观带,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用脚步细细丈量自己生活的城市。

  强化统筹协调 构筑齐抓共管的治水格局

  2015年普查结果显示,南宁建成区有38个河段属于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总长度99.4公里。黑臭水体治理,迫在眉睫。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市委、市政府用行动作答: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黑臭水体治理摆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以非常力度、非常投入、非常举措,开启了黑臭水体治理“加速度”,彻底、全面治理一条条“纳污河”,还江于民、还绿于民。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朝阳溪、那平江、亭子冲等治理难度大的流域,实地调研指导,现场“把脉”定调,高效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黑臭治理战犹酣,不信清泉换不回。南宁市科学部署、高位推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向黑臭水体发起总攻,按下黑臭水体治理“快进键”。

  为集中治水力量,打破“九龙治水”格局,南宁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市长担任指挥长的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通过谋划推动,确保思路统一、方向一致。同步设立综合协调组、工程前期和用地保障组、工程建设组、内河流域排污治理组、建设经费和资产管理组、综合执法组、督查督办组等专业分工工作组,采取“市主导、城区负责、部门统筹、企业挑重担”的组织方式展开攻坚。建立了领导小组会议、指挥长会议、指挥部工作例会、工作组专题会分级协调制度,形成全市上下治水行动“一盘棋”,高效审议、协调处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的问题,做到大事不过周、小事不过夜。

  面对黑臭水体治理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的艰难形势,南宁市把最“硬”的人派到最“硬”的战场,从市直部门抽调处级领导8名、科级干部18名、科级以下干部46名,从国有企业抽调专业技术人员72名,常驻南宁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开展工作,组成了一支治水“铁军”,投入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为确保有充足的“真金白银”治理黑臭水体,保证每年有约20%的城建资金用于治水工程。同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鼓励企业自筹资金、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等多种渠道积极筹措项目资金。据不完全统计,2015以来,南宁市在黑臭水体治理等水环境项目累计投入超360亿元。

  坚持问题导向 开展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

  南宁内河纵横交错,其治理广受关注。由于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城市内河自净能力弱、建成区合流制区域面积较大,导致黑臭水体治理极易出现返黑、返臭问题。

  如何让黑臭水体治理彻底走出“治反复、反复治”的怪圈,实现从“一时清”到“时时清”,南宁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是排口,核心是管网。南宁市深刻反思黑臭水体污染反弹原因,以问题为导向,优化治理技术路线,将原先分段治理、按行政区划治理的思路调整为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强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制久清”工作措施,采用“黑臭水体+”系列治水“组合拳”,组织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网建设管养、征地拆迁、河湖清淤及岸线垃圾清理、沿河村庄及河道生态修复“五大攻坚战”,开展系统治水。

  着力补齐短板,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南宁市的污水处理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喝撑了”的状态,污水处理能力赶不上污水产生量,河黑臭问题难以根治。南宁市直面短板弱项,将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作为治理黑臭水体的重点,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标扩容工作。2018—2020年,南宁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安排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项目12个,12个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项目全部按计划通水试运行,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183万吨/天,超过全市日均自来水供应量,可以满足现状及未来几年的城市污水处理需求。

  狠抓污染源整治,系统解决污水溢流入河问题。南宁市通过集中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清理沿河畜禽养殖、开展流域农村及城中村改厨改厕、规范粪便污水收运处置,控制生活、工业、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

  从2017年5月起,南宁开展河道清淤及岸线垃圾清理,有效削减水体内源污染。2018年以来,重点对朝阳溪、亭子冲、那洪沟、那平江等河段进行清淤,完成清淤总量约9.65万吨。

  融入“海绵”理念,恢复水体良好生态系统。作为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5年,南宁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的内河流域治理项目——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把“纳污河”变成了湿地公园。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考察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对这一做法给予了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的那考河之行坚定了南宁市打赢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的信心,为南宁市指明了生态治水的方向。南宁市开始转变黑臭水体治理思路,将那考河生态治理模式复制应用于城市内河综合整治,从“末端治理”和“只治水里”转向“全过程治理”和“水陆同治”,统筹岸上岸下、上游下游,开展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在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的带动下,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等一批运用新理念新模式治理的项目全面启动,并取得成效。

  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水塘江综合整治工程3个PPP项目(涵盖8个内河流域)相继落地。同时,运用生态治理的思路,推进朝阳溪、亭子冲、那平江等流域系统治理。编制“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对17个重点黑臭河段进行“问诊把脉”“量体裁衣”,并“对症治理”,按照“四定”原则对建成区13个内河流域编制作战图,进行“一河一图”挂图作战,科学统筹治理工作。

  改革管理体制 保障城市水环境“长制久清”

  黑臭水体治理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南宁市除了转变黑臭水体治理思路,还有序推进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保障城市水环境“长制久清”,长期惠民。

  南宁市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通过全市行政机关机构改革,将涉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行政管理职权归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一行使,推动全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由多头管理向一体化行政管理转变。同时,市政府采用直接授予方式将排水管网建设运营特许经营权授予国有平台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由该公司在特许经营实施范围内负责排水设施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实现“多水统管、多污同治、联调联控”。

  严格落实河长制,督促市、区、乡、村四级3047名河长、45名湖长全面履职尽责。严格排水排污许可,出台文件明确排水许可、排污许可的核发程序和范围,制定《南宁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业企业长效管理工作方案》,落实排污许可证后长效监管。加强涉水联合执法,组织城管、生态环境、住建、水利部门成立水环境综合执法组,重拳打击水环境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加强治水过程管理。将涉及黑臭水体治理的17个市直部门和8个城区(开发区)及多个市属平台公司完成治水工作情况列入全市年度绩效考评专项指标,压紧压实治水管水责任。加强督查督办,建立“一级指挥、两级督查”的督查工作体系,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项目进度“红黑榜”通报制度,定期在新闻媒体刊登,接受公众监督。

  南宁市还坚持开门治水,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组织志愿者开展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喜看南宁新变化”、“小手拉大手”等主题宣传活动,发动群众以“民间河长”等形式参与治理,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已成为河畔最美丽的风景。

  治理终端见效 城市内河旧貌换新颜

  潮涌河畔千帆竞,绿播邕城万象新。经过近三年的攻坚治理,南宁市建成区内河流域水环境明显好转,城市内河旧貌换新颜,于2020年底全面打赢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建成区38段99.4公里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如今,正是绿城花开、生机勃勃的季节。漫步在亭子冲两岸,曾经黑臭污水横流的场景已经变样,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溪水潺潺、水清岸绿、树彩花香的生态画卷。

  亭子冲是邕江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约8平方公里,河长4.5公里。数十年前的亭子冲水清岸绿,但随着城市发展,污水直排,亭子冲变成了南宁的“龙须沟”,是广西污染严重、整治难度大的黑臭水体之一。

  2019年起,南宁市启动亭子冲流域治理工程(一期),多措并举对亭子冲实施全流域全要素全系统治理。今年3月15日,亭子冲流域治理工程(一期)正式竣工,曾经困扰亭子冲流域沿线居民的黑臭水体问题得到根本改善。

  清新一湾河水,清新了一座城市,治理带来了城市品质的提升。

  在心圩江的治理中规划建设了商业街区、湿地公园,成为新的城市“会客厅”。心圩江畔的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集聚着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平台公司,正致力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协同创新示范区、创新改革引领区、国际创新合作高地。

  清新一湾河水,富裕了一方百姓,治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困扰了南宁市民几十年的朝阳溪“黑臭顽疾”治好了,这条老内河开始焕发新生机。依托综合治理后的朝阳溪西关路段打造的西关夜市街区项目是南宁市重点打造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是进一步升级夜间经济消费业态的重要举措。

  美丽水环境的背后凝聚的是市委、市政府对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的锲而不舍,对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念,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情怀。

  从2017年起,南宁市连续三年荣获“美丽山水城市”称号。2017年10月,那考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获得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9年5月,南宁市成功入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20年8月,央视《新闻联播》向全国观众播放了南宁水环境治理取得的良好成效,点赞南宁“水清岸绿生活美”。2021年1月,南宁市开展黑臭水体系统治理入选生态环境部“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

  坚持持续推进 水环境综合治理提质升级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南宁市将继续治水建城为民,站在强首府战略全局,积极谋划我市“十四五”水环境综合治理提质升级,持续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

  巩固提升流域治理成效。持续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河道生态修复,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加强雨季溢流控制,巩固提升内河治理成效,实现内河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完成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完成西明江、心圩江、朝阳溪、竹排江、水塘江等5个河段共20.8公里“水清岸绿 鱼翔浅底”示范河段创建,切实将示范段打造成集中展示南宁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和经验模式的标杆性样板,全面完成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任务。

  健全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从“有人管、有钱管、有制度管”三方面完善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加快完善“厂—网—河(湖)”一体化运行模式、排水管网等设施维护、排水联合执法体制等制度机制。

  打造PPP流域治理模式升级版。加快推进良庆河、楞塘冲全流域治理,强化现有流域治理“微改革”“微创新”,优化运维考核内容,细化调整运营考核指标,完善绩效考核,打造PPP模式升级版。

  统筹“黑、涝”共治,全面提升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变化明显、全面提升”的原则,统筹实施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水效益等协同治理,综合解决城市排水、内涝、供水等涉水问题。

  以治水优生态,以建城促宜居,以为民为依归……南宁市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紧扣新时代治水要求,持续巩固南宁生态优势,以绿水青山造福邕城人民,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南宁日报记者尹海明)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wd_paramtracker("_wdx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