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南宁未成年人网络家园

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多措并举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来源:南宁日报   2021-09-08

改革创新破解难题 倾心为民方便就医

——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多措并举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医务人员开展科学育儿知识科普。 (莫丰源摄)

  马山县开展儿童营养改善暨儿童保健项目知识培训。 (陆艳梅摄)

  “我患有高血压,每个月都要用药,以前要去镇卫生院买,如今在村里的卫生室就可以买到,方便不少。”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南州村村民陆有世说,修缮后的村卫生室宽敞整洁,就医问题在这里就可以解决。

  群众事,无小事。为解决广大农村群众看病不方便的问题,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村卫生室进行修缮,修缮后的村卫生室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功能室完善、布局合理,就医环境明显改善,为构建我市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夯实基础。

  聚焦困难事、烦心事,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始终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聚焦群众“就医难”等问题,多措并举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增强全系统干事创业的内驱动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再提速。

 

  家庭医生走进乡镇上门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 (阮文仕 摄)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到加方乡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指导。(陈郁 摄)  

  关注人口素质 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

  “党的政策实在好,免费发放营养包,六月宝宝开始喂,健康活泼身体好。”在隆安县的农村,关于儿童营养包的山歌家喻户晓。

  为改善我市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度,我市马山县、隆安县、上林县和邕宁区持续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工作。

  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是国家卫健委、全国妇联合作实施的项目,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为贫困地区6个月至2周岁婴幼儿免费提供营养包,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为做好这项工作,市卫健委把降低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和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等“两纲”指标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抓手,制定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各级和有关部门职责、任务,确保项目工作各个环节正常运行。

  在项目实施的县区通过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各级妇幼保健人员、村妇女主任开展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儿童营养、过敏性疾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干预等方面,进一步提高项目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儿童营养改善知识水平,减少信息相对闭塞带来的影响,开展该项目的县区、乡镇和村屯充分利用村民集中日、家庭随访间隙、保健门诊等,以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对不同的目标人群积极开展宣教,目前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9.93%,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同时,严抓管理环节,确保发放、食用等环节的安全和数据的真实准确,加强督查和培训,保障项目工作质量,通过逐级有效的监督指导,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项目工作的运转。

  今年1—7月,全市4个县区6—24月龄婴幼儿应领取人数86915人,实际领取81451人,发放率达93.71%;实际服用81865人,每周服用营养包≥4袋的儿童数为77314人,有效服用率达94.44%。已服用儿童营养包的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96%(962/16148),生长迟缓发生率为2.25%(759/33712),据抽查数据显示,贫血患病率由2018年的26.45%降至5.96%,生长迟缓发生率由2018年的6.33%降至2.25%,项目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聚焦医疗改革 破解基层百姓就医难题

  “以前我感冒会到大医院看病,现在有了医联体,我更愿意到社区医院看病,既方便又可靠。”市民王女士在茅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惊喜地发现这里有三级医院医生坐诊,“医联体的好处很多,以后在大医院看病,康复治疗可以转到社区医院,大医院医生会定时来复查,让人很放心。”

  医联体突破了城乡、区域等限制,真正做到了分级诊疗。市卫健委通过医联体建设,构建起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整合型服务体系,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和便捷性,“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逐渐形成。

  市卫健委持续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满足群众医疗需求。在城市,推进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建设;在县乡,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结合实际创新发展县域医共体“上林模式”“横县模式”“武鸣模式”“隆安模式”。目前,南宁市实现100%乡镇卫生院参与县域医共体建设目标。

  2015年起,市卫健委实施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到2016年底,全市各县区全部完成改革,涉及县级医院21家、乡镇卫生院91家。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指导各县区以“上林模式”为蓝本,坚持“三个不变”原则,以全面托管的方式建设人、财、物、业务、药品和绩效管理“六统一”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了基层能力提升,实现了以县带乡、县乡互动、共同提升、群众受益的目标。

  为改变村卫生室管理模式,提高村医工作积极性,2020年市卫健委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医与乡镇卫生院签订聘用合同,村医的身份从个体转变为镇卫生院聘用职工,村医和其他医务人员一样有基本工资和绩效收入,医院还为他们购买了养老、医疗等保险。

  市卫健委还创新发展专科联盟,由市三医院、市四医院、市五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等5家三级专科医院牵头成立专科联盟,重点发展心血管、妇幼、中医、传染病、精神病专科,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实现区域补位发展。

  随着医联体建设的推进,我市基层诊疗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群众在家门口看病舒心又安心。

  优化功能布局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近年来,市卫健委着力建立完善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持续完善医疗网络,针对多数城区没有本级医院的实际,各级政府启动青秀区、兴宁区、江南区及良庆区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新建的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广西—东盟经开区人民医院已投入使用;促成市八医院、市红会医院与西乡塘区合作,由市级医院履行城区医院职责,进一步完善城区医疗服务网络。我市还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目前,南宁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712个,常住人口签约率41.46%,重点人群签约率72.11%,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签约率100%,到期续约完成98.76%,基本实现全覆盖。

  加强基层硬件建设,市卫健委制定《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投入3.48亿元,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90个;投入1.7亿元,实施设备采购项目61个;市本级2016—2018年投入5000万元支持50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急救点建设;投入371万元,实施村卫生室项目69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从2017年起,市卫健委分期推进智慧健康信息工程,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工程,建成南宁市智慧健康信息云平台,实现市级医院患者住院病历资料及居民健康档案互通互查、市级医院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和健康档案查询,在17家医疗机构部署远程会诊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标。截至2021年7月,医联体各牵头医院建立心电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13个;1—7月,开展远程心电诊断6543例(次)、远程影像诊断9954例(次)。 (南宁日报记者李静 通讯员梁铭珍 龚祖康)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wd_paramtracker("_wdx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