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南宁未成年人网络家园

南宁市全面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

来源:南宁日报   2021-07-16
  

  截至目前,南宁市拥有198条公交干线、6条公交快线、15条微循环公交线路以及200余条定制公交线路,构建起了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的“快—干—支—特色”常规公交网络……2017年8月南宁市被交通运输部批准为“十三五”期间第一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创建期内,南宁市全面落实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41.37亿元,以“绿色出行、综合衔接”为主题的公共交通系统逐渐成型。根据交通运输部有关部署,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期为2017—2020年,2021年进入验收阶段。

夜色下的BRT园博园站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潘浩 摄)

  多样便捷的公共交通

  2016年6月28日,南宁市第一条地铁试运营,使广西成为中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已开通的轨道交通1、2、3、4号线,里程总长108千米,共设车站87座,5号线将于2021年底开通。如今,“井”字形轨道网络已将首府东南西北纵横串联起来,大大缩短了市民的出行时间,截至目前累计客流量已达9亿人次。

  南宁快速公交项目采用PPP模式进行投资建设,按照“专用通道+高效车站+灵活线路”的系统模式,实现了BRT走廊内不同运营企业线路灵活组织、乘客同站台免费换乘。走廊内灵活线路已达29条,截至目前客流量突破1亿人次。

  如今,南宁市已经拥有近170千米的公交专用道网络、舒适的候车环境,大大提升了市民乘坐公交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7—2019年度南宁实现轨道交通、公交协同发展,公共交通客运量年均增长率达10.15%。

  南宁市中心城区内六大一级公路客运站也将在2021年末全部实现轨道交通衔接,2022年落成的南宁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将实现客运的“空铁联运”……多样的绿色出行方式深度融合,每个轨道站点均设有非机动车停车区、常规公交站,便利、综合的换乘条件,使“慢行+公交”的出行方式成为市民的习惯。

  以人为本的公共交通

  南宁市新购买的公交车辆均配套公交车驾驶区域安全防护、一键报警、车载监控视频等“3+N”设施设备以及二级踏步无障碍伸缩导板,不仅使安全防范设施提档升级,还大大方便了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乘客。

  2021年,南宁公共交通推出公交乘车新优待措施,涵盖老年人、学生、残疾人等十类人群,实施仅3个月,优待功能开卡量即比2020年全年增加了近5倍;还推出五折换乘优惠、新开通公交线路第一个月内免费乘坐政策。

  从全国交通一卡通、市民卡刷卡到APP扫码再到人脸识别支付,南宁市民乘坐公共交通车时可使用的支付手段不断升级,如今线上支付已占总客流的60%以上;490套智能公交站牌、“出行南宁”APP为群众提供线路查询、站点变更等信息;“爱南宁”APP的“一码通城”功能更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多场景互联互通。点滴的创新与改变,处处彰显南宁公共交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严峻形势,南宁公共交通在严格做好防疫措施前提下不停运,而是采用“点菜式”服务模式,开通百余条“家校公交”,真正把城市公交送入千家万户;连续第17年开展“爱心送考”活动,为南宁学子保驾护航。

  数据显示,市民游客对南宁公共交通的满意率达87%。

  绿色文明的公共交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守护“中国绿城”品牌,呵护“南宁蓝”,南宁公共交通一直以来都以低碳绿色为目标,不断改革前行。2017—2020年南宁市新增、更新车辆中新能源公共汽电车比重达97%以上,目前绿色公共汽电车比率已超过90%,建成公交车充电桩1082个,以实际行动助力首府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近年来,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水上旅游巴士等新业态绿色交通方式逐渐兴起,南宁市民绿色出行选择不断增加;设施改造、环境建设和法规治理多管齐下,南宁市绿色出行分担率达80%以上,营造出舒适的绿色文明出行环境。

  在不久的将来,南宁将全面推动“通道+网络+枢纽”交通体系建设,构建“水陆空”高效衔接的立体枢纽门户,全面提升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功能,实现对东盟地区的高效辐射。南宁将坚持“公交引领”的城市发展模式,步入一个更加绿色、安全、便捷、多元的城市公共交通高效立体发展的网络化运营时代。 (王志鹏 苏妮)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wd_paramtracker("_wdx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